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新闻

首页 > 新闻 > 环境故事 > 正文

环境故事

郝吉明:奋战在环境治理一线

“压力和挑战都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唯一指引我前行的就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国工程院院士、bat365官方网页版教授郝吉明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几十年来,服务国家发展的需要,一直是他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目标。从治理PM2.5和臭氧污染到应对气候变化,从防控新冠病毒环境风险的现实需求到实现美丽中国的长期目标,年逾古稀的郝吉明仍奋战在环境治理的一线。

打赢蓝天保卫战,是使命也是责任

“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美好的环境。”带着这样的初衷,郝吉明紧密结合国家需求,切实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大气环境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严重的酸性降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郝吉明带领团队先后开展了华南和东部地区酸沉降控制规划与对策研究,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控制对策和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起步,他又适时提出了建立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推动了我国机动车污染防治进程。

一路马不停蹄,接连攻坚克难,还来不及稍作休整,更为艰巨的挑战和任务又摆在了郝吉明的面前。

2013年初,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当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涉及燃煤、工业、机动车、重污染预警等。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郝吉明和团队承担起了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中9个城市的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并推动具体控制措施落实到每一个企业。打赢蓝天保卫战,对他们来说,是使命也是责任。

“从污染源直接排放的颗粒物通常称为一次颗粒物。目前我们城市中的PM2.5,主要来自煤、油燃烧后排放气体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以及人们在机动车使用、油品加工与溶剂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郝吉明说,“这些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形成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的控制进展比较快,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对二次颗粒物控制起来还比较困难。要想全面改善大气质量,必须协同控制以PM2.5和臭氧为关键污染物的大气复合污染,持续减少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和一次颗粒物的排放量。”

让郝吉明感到高兴的是,这些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众多环境工作者一起努力,大气质量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但他也深知,这条攻坚之路仍任重道远。

“如今,我虽然已到古稀的年龄,但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还是要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因为这是我的专业,这也是我的责任,应当有这个担当。”郝吉明说。

只要是对的事情,就一定要努力地去做

“做科研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经常会遇到各种挫折,但只要是对的事情,我就一定要努力地去做。”在环境污染研究领域拼搏近50年,郝吉明在业内是出了名的“抗压”和“倔强”。

对此,他也很坦诚:“我这个人有时候是挺‘拧’的。有些事情你就是要表达出自己想说的,如果都不敢讲不敢干,好的理念就没法去贯彻。”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刚开始起步。郝吉明敏锐地意识到,在未来机动车保有量势必增多的情况下,如果不对排放加以限制,我国空气质量将难以持续好转。于是,他带领团队对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1998年,主管部门依据郝吉明团队的研究成果,制定了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

然而,当时正值汽车制造行业的起步阶段,实施新标准面临很多阻力。有人质疑:“郝老师,你们这个标准会不会阻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们这个标准是能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和国际快速接轨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一个国家愿意让冒着黑烟的汽车满街跑!”

面对一些质疑,郝吉明坚持自己的判断,并争取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最终,这一标准在北京率先实施,后来成为国一标准在全国推行,极大地提高了新车准入门槛。

2003年修改排放标准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在一次讨论时,有人反问郝吉明:“您总说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那电力行业要怎样才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郝吉明从容应答:“你要问我就说,电力行业一要立足国家对电的需要实现大力发展,二要提高发电用煤的效率,三要减少单位发电的污染物。做到这三点就算做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

“其实这些事情是对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提高,是最终能够造福于民的。”郝吉明说,“就拿我自己来说,早年我们家也是烧煤炉子,后来改用煤气罐,使用起来觉得不仅更清洁而且更方便。现在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清洁能源的便利。这些事值得去做。”

要选择既体现学术价值又体现国家社会需求的研究课题

科研工作之外,教学是郝吉明另一项钟爱的事业。

从1986年在bat365在线平台app任教起,他一直站在三尺讲台上,年复一年给员工传道、授业、解惑。如今,尽管已年过七旬,郝吉明仍然一站就是两节课。他说:“这是对员工的尊重,更是对教师职业和教育事业的尊重。”

在学校,郝吉明为本科生开设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员工评价始终名列前茅。

“郝老师总是把基础知识和科技前沿结合,同时又穿插一点自己的小故事,寓教于乐,为同学们打开了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大门,并引导大家扩展国际视野。”有员工说,“郝老师让我增加了对学科的亲近感和好奇心,更加感受到了他的用心和付出。”

郝吉明不断将环境领域的前沿理念和研究热点写入教材,以期给予员工更大的启发。他主编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材,也是我国应用很广的环境类教材。

在郝吉明堆满书稿的办公室里,墙上张贴的“宁静致远”几个字表明了他的心境。他常常说:“希望我的员工要有爱国之心,这是新时代青年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前提。”

数十年辛勤耕耘教育,郝吉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对于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和员工,他寄予厚望:“要选择既体现学术价值又体现国家社会需求的研究课题。环境保护工作,有时效果虽不像盖楼那么显而易见,但它是功在当代、惠及长远的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做下去。”

来源:人民日报 3-15 吴月辉